关于组织开展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5-05-09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相关工作部署,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现结合“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5月--10

二、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上好“行走的思政课”,持续深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支持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探索和丰富“学术性”“研究式”“课题型”社会实践,上好“一线的专业课”,做到服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与学习研究双提升,助力学校育人和地方发展双促进。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联系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机制更优、体系更全、保障更强、成效更实的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4.坚持求真务实。遵循新时代大学生认知、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育人实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三、重点专项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悦学习·跃青春—百生讲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青年先锋寻访宣讲”等工作品牌,广泛开展理论学习与宣讲,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科技创新实践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论述,锚定我省建成支点“五个功能定位”、鼓励青年学生聚焦湖北五大优势产业、九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能够解决服务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挑战杯”、“创青春”等专项赛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通过开展专业性、学术型、长期性科技创新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实践成果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转化并形成现实生产力,深化拓展“创新湖北·青力青为”品牌。

5.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6.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积极参与“暑假学堂”、“共同缔造”等项目,有效服务基层群众子女托管需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双减”政策实施,继续深入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推动校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现代化治理,为地方建设赋能,实现促进青年成长和服务地方发展相统一。

7.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精神要求,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流域综合治理调研服务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领会我国“十四五”规划关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要求,进一步凝聚我校青年学生服务、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的青春力量。积极参加“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长江大保护等专项实践活动,围绕环境及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自然灾害预防等,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讲、调查研究等活动,服务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阶段(57513日)

各单位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实践相关事项,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暑期社会实践的动员宣传,并按要求积极筹备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二)申报阶段(514520日)

各单位通过选拔,推荐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填写《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名表》(附件2)、《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附件3),并将材料纸质版以学院为单位于52116:00前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

(三)立项阶段(522-529日)

校团委组织根据项目申报情况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团队,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明确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各学院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打磨和完善,形成基本成形、可操作性较高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于6月416:00前将修改后的相关材料(附件2、3、4、5、6)纸质版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校团委将公示立项通过的校级重点实践团队。

(四)实施阶段(65—9月15日)

各实践团队和学生个人按照活动规划、日程安排到接收单位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实践活动的相关记录,并认真填写《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日志》(附件7)、实践团队提交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报告书(附件8),要求根据结项材料撰写及提交规范书写(附件10)。

(五)项目结题阶段(9月中旬)

1.主题社会实践团队

各实践团队须及时提交实践成果,并将有关材料(附件7、8)纸质版以学院(学生组织)为单位于9月16日下午 16:00前提交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如果有相关采访录音、照片或DV资料及调查问卷等成果,须同时上交。

2.自主社会实践个人

返校后,各实践个人须及时提交实践成果,并将有关材料(附件7、8)上交学院团委(院团委汇总后,于9月16日下午16:00前提交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如果有相关采访录音、照片或DV资料及调查问卷等成果,须同时上交。

(六)总结表彰阶段(10月下旬)

校团委将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团体及个人进行评审,并进行校级表彰,颁发证书,同时计入学年综合素质加分项目。

六、有关要求

1.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服务青年学生在一线提升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相关实践。各团总支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宣传动员、立项报备、培训辅导、总结评价等工作。

2.加强指导,提升质效。要选派干部教师随队,指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要着眼实践目标成效、安全风险防范等进行针对性部署或开展专项培训。要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相结合,组织团队和学生积极参加“2025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等系列活动。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做好精细化管理,坚决克服粗放式、随意化、大呼隆的工作方式,力戒摆拍走秀、走马观花。

3.做好宣传,凝练总结。要积极建设媒体宣传矩阵,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做好活动总结、典型宣传、研讨交流等工作,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要努力推进社会实践成果培育转化,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基础上形成作品,积极参加“挑战杯”系列赛事、引导广大师生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4.防范风险,守牢底线。各地各高校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自觉遵纪守法,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各类风险。要加强安全保障,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有关保险。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电话:027-87934613

邮箱:qcxyxtw@126.com


特此通知



附件: 武汉晴川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附件(1—13)



                               共青团武汉晴川学院委员会

 20255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