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七彩假期,传承与创新并进——“遗韵相承”志愿队实践纪实

作者:晴川外院 时间:2024-07-18 点击数:

随着“七彩假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深入展开,“遗韵相承”志愿服务队有幸成为了“非遗”传播的使者,走进朱集镇二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赏析课。在第一阶段的课程结束后,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喜悦与感动。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实践队员们不仅详细讲解非遗知识,还引导孩子们亲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拓印印刷史的“活化石”

在“非遗进课堂”特色活动中,实践队员殷双双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拓印艺术体验课,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无限好奇。

课堂上,殷双双老师首先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世界——拓印。

她详细介绍了拓印技术的悠久历史,从古代的碑文复制到现代的艺术创作,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这一技艺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随后,实践环节的到来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在殷双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将墨汁均匀地涂抹在雕刻板上,再将纸张覆盖其上,轻轻按压,一幅幅独特的拓印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他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仿佛每一张纸上都跳跃着文化的脉搏,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对传统的敬意与传承的责任。

课程尾声,一场别开生面的作品展示活动将此次活动推向另一高潮。孩子们自信满满地走上台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拓印成果,并分享了在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他们或讲述自己对拓印艺术的初识与感悟,或表达对未来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决心与期待。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而温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蓬勃生命力。

唐三彩一朵奇异的陶瓷之花

唐三彩是唐朝陶瓷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声誉。实践队员李思蕊以其妙趣横生的叙述方式,缓缓揭开唐三彩神秘而辉煌的面纱。课上,从悠远的起源故事讲起,一步步勾勒出唐三彩在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与独特地位。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仿佛随着老师的讲述,穿梭回那个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辉煌时代。在讲解中,李老师不仅展现了唐三彩绚丽多彩的外观,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触及了唐三彩艺术灵魂的深处。

甲骨文穿越千年的文字对话

在实践队员李宇轩的引领下,一堂别开生面的甲骨文课程在同学们的热切期待中拉开帷幕。

 

李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古老甲骨文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通过书画同源的教学理念,聚焦还原甲骨文的图形形象,提升孩子们学习文字的兴趣,为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古代文字世界的大门。

 

从甲骨文的诞生地到其独特的造字智慧,再到其承载的深厚历史意义,李老师的讲解既清晰又透彻,同学们全神贯注,积极互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共同沉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之中。

皮影戏一方光影,拾光千年

“台上一层影,台下一场戏”,皮影戏,这一源自古老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兽皮或纸板精心雕刻的人物剪影为媒介,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长廊,生动演绎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

 

在实践队员覃梦的课堂上,民间文学的瑰宝——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覃老师巧妙地以同学们熟知的民间故事为引子,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神话传说,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随后,她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和精彩的视频资料,详细讲述了皮影戏的发展历程,并揭秘了其复杂而精细的制作工艺。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让同学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茉莉花一愿你拥有一切纯净与美好

团队成员屈岩苏以传统音乐为桥梁,引领学生们用歌声去触摸历史的温度。一曲经典的《茉莉花》作为开场,那悠扬动人的旋律瞬间俘获了所有人的心。屈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们欣赏歌曲的美妙,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在歌声中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随后,他指导学生们分组练习,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这场音乐与文化的交融,无疑为同学们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传统戏剧老戏曲的新传播

 

实践队员殷莉以她深厚的专业素养,为二三年级的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戏剧课程,面对多媒体设备的临时故障,殷老师非但没有丝毫慌乱,反而以她那生动鲜活的语言为媒介,巧妙地勾勒出传统戏剧辉煌而悠久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在她的课堂上,传统戏剧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或遥远的记忆,而是化作了活灵活现的角色与情节。

 

殷老师通过细腻入微的动作模仿与激情四溢的唱段演绎,将传统戏剧的独特韵味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戏剧的理解与体验,殷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他们纷纷化身剧中人物,用心诠释着每一个角色的情感与故事。

 

实践队员樊月琴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缓缓铺陈开戏曲悠久的历史画卷与文化底蕴,通过让孩子们观看生动的戏曲演绎,引领孩子们鉴赏艺术家们身着的戏服,感受艺术家们炉火纯青的技艺,带领孩子们了解戏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他们模仿着艺术家们的优雅身段与悠扬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吟唱都充满了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与尊重。通过亲身的体验与尝试,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几个简单的戏曲动作和唱腔,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戏曲那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心中悄然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漆扇以扇为纸,以漆为笔

实践队员郭黛迪授课内容为漆扇制作。这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让我们团队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课堂上,郭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漆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他们对这项传统手工艺有初步的了解。随后,详细讲解了漆扇制作的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材、打磨、上漆、绘制图案等。在讲解过程中,她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漆扇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认真,他们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扇骨,仔细地涂抹着漆料,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扇面上绘制出各种图案。

实践团队深耕乡村小学,让文化传承生根发芽。孩子们在课程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与认同。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非遗课程,探索更适合乡村的教学模式,拓宽儿童视野,激发热爱。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