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暑期社会实践|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开展“寻红色印记,树大别山精神”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七)

作者:会院新青年 时间:2024-07-23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作为青年党员,我们生在一个和平年代,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积极的去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沿着红色的足迹,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走进安徽省金寨县,在大别山上,每一寸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每一步都书写了红色的故事。党员实践团通过学生党员讲述红色历史故事,让队员们不仅学习了党的历史,也践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了大别山精神,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担先锋的伟大精神信仰传递下去。


    第一站,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来到了金寨红军纪念堂。由时兆龙同志为我们讲解:“金寨抗战简史金寨革命历程与红色记忆”。仰望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大门上方“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由洪学智上将题写,堂内两侧长廊陈列有领导人题词的碑石,吊唁大厅陈列老红军照片、英名册、红军雕塑及在金寨组建和战斗过的十一支红军队伍序列表,这里是祭奠老红军的殿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金寨县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境内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相继诞生了11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第二站,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来到了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红二十军军政机构旧址。由李佳慧同志讲解:“红二十军的光辉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1年10月25号,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正式成立,这是在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支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是几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成为长征先锋。长征途中,抗击了30多个团敌人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





    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损失的情况下,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74师,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应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也让红色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第三站,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来到了安徽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由万召祥同志讲解:“安徽省抗日战争历史简介”。安徽省抗日战争历史展览馆,整个展馆共有六个展示部分,分别介绍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军在安徽的滔天罪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浪潮在安徽的高涨、 国共合作在安徽的先行、安徽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寨县成为了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安徽实行民主救亡运动的军政中心。‌金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不动摇,‌浴血奋斗,‌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寻红色印记,树大别山精神暑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亲身走访了红色革命的圣地,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先烈们的艰辛和付出。作为党员,我们深知红色文化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和组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的价值,并通过实践行动来传承和发展红色精神。在此次实践活动的引领下,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建设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