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志以星火,愿暖冬日 | 传院学子2024年寒假“返家乡”志愿实践故事(八)

作者:传媒印象 时间:2024-03-02 点击数:

用专业、温情、共情记录社会、记录真实。作为一名新闻系学子胡钟丹关注湖北日报已经很久了,她一直希望有机会去媒体实习。于是,大三的寒假,她去往了位于宜昌市西陵区的湖北日报三峡分社实习,那是一栋独立的大楼,看起来有些年头,8层楼高的报社标识竖挂在报社楼外,她所在的部门侧重于原创深度报道。

A0482

1月9日到2月23日的实习,她运营有着800多万粉丝的报社官方微博、负责湖北手机报的编辑和发布、写作的原创稿件在微信公众号浏览量突破6万,其中独立采编的报道在湖北日报三峡新闻微信公众号获得160余点赞,这段时间忙碌,但充实。

每一篇稿件背后

4472D

实习前,她整理了感兴趣的选题,但在选题上,往往会大受挫折,不是被别的媒体用另一种方式写过了,就是新闻性不强。不断受挫,便不断寻找独特角度,即便有100个记者采写一件事情,那你也要写出和另外99个记者不一样的角度。实习生就是从很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联系采访对象,不断地联系,不断的私信。但有时候,你所需要的关键性信息很有可能就在即将要打出去的下一个电话里。虽然繁琐,但每个采访对象,每个鲜活的人物的一声问候,一句道谢,又让她感到无比满足。

在全媒体时代

当全媒体记者

这段时间,是报社的改革期,两微一端和短视频并行,每个记者都干着比原来多出两倍的工作,看着办公室走廊墙上的那句“全心全意全媒体”,她想到了自己主编的院刊—《新闻视界》,同为纸媒,在不断发展的媒体大环境中,如何走好之后的路,报社改革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人应该具备全媒体记者的能力,院刊也需要改革,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都要做好、做精。于是在下班后,胡钟丹开展了组织的采写业务培训会,将实习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改革方法和成员们交流讨论。

29DB0

胡钟丹说:“实习期间,她常常觉得记者非常需要一种超能力,那就是时间延长术。因为当记者,再多的时间都不够用,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但只要能再多记录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再多为一个人发出声音,她想,付出再多时间,也都是值得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