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商行远方2025 | “电商赋能新农村”实践团(宣化小分队)实践日志——直播产品拍摄暨采访竹编手工艺人

作者:晴川商贸风 时间:2025-07-22 点击数:

7月7号早上九点,“电商赋能新农村”实践团前往宣化店镇严畈村,启动助农直播预热视频拍摄工作,力求通过镜头助力当地农副产品推广与传统手艺传承。

一、 镜头对准乡土

对直播展台进行了细致布置,将村里的土蜂蜜、炒瓜子和茶等农副产品有序摆放。随后,团队成员围绕拍摄方案展开了简短沟通,明确了主播的话术重点、镜头切换的节奏以及样品展示的细节。

(实践团成员熟悉产品)

预热视频拍摄正式开始,主播逐一展示直播所需要的蜂蜜罐、瓜子袋和茶叶盒等样品,为了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与传播效果,团队反复拍摄了多遍,并调整主播的表达和展示方式。力求通过短短几十秒的预热视频,以鲜活的表达调动粉丝热情,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并期待后续直播。


二、 竹编里的传承

工艺揭秘

午后 3 时,蝉鸣阵阵,实践团队近距离观摩竹编编织工艺。实践团成员冯洋超向当地竹编艺人翁师傅请教了学艺经历以及工艺细节,据翁师傅介绍,他至今已有数十年竹编经验,竹编工艺工序繁杂,需经选竹、破竹、劈篾、编织等多道步骤。每一步都需细致操作。

传承困境

实践团成员谈及手艺的传承,他坦言,竹编产品售价不高,收益远不及外出打工,手艺传承面临挑战。展示结束,实践团成员黎维超兴致勃勃地尝试编织,却发现看似简单的篾条穿插,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实践团成员们理解了翁师傅所说,这门手艺如同学走路,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竹编技艺最少需要三年,仅劈篾就需练习一年,编织的力道和技巧更是需要长期打磨。

三、 流量为笔

此次活动是一次对乡土价值的重新丈量,是用流量为传统工艺注入的一剂“强心针”。通过拍摄助农直播预热视频,既为严畈村农副产品拓宽了宣传渠道,也让竹编等传统手艺也能得到更多关注,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奠定了基础,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严畈村的故事,正在键盘与篾刀的交响中,书写着新的可能。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