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匠心薪火映洪湖,青春步履探遗珍 | 传媒艺术学院“晴声艺浪”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作者:印象传媒 时间:2025-07-22 点击数:

探寻青春的足迹,寻找失落的宝藏。2025年7月7日,“晴声艺浪”实践团队的红色之旅来到了洪湖市群众艺术馆。作为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属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洪湖市群众艺术馆(非遗文化馆)以展示洪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馆内清晰展示了5个省级非遗项目、8个荆州市级非遗项目和19个洪湖市级非遗项目在各乡镇区街道的分布情况。团队成员们踏入这座艺术殿堂,目的是通过镜头捕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瞬间,同时用心灵去感受传统技艺的永恒魅力。

一、 光影穿梭:千年遗珍中的青春记录

场馆墙壁上展示着民俗画卷和传统手工艺品,体现洪湖悠久历史和工匠技艺。参观者们带着敬畏和好奇探索,通过交流讨论深入了解洪湖文化。柳编技艺展品展示了自然质感和美学价值,精美的竹编作品如鱼篓和提篮,以及编织的韵律,诉说着水乡生活的记忆。

洪湖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展示区生动的情景再现与独特器皿也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队员们穿梭于各个展区,细致记录每一件展品的静态美与工艺细节,通过观察、体验,深入触摸这些凝结着洪湖先民智慧与生活哲学的文化基因,用心体悟那份穿越时空的匠心独运与文化温度。

展示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艺术互动半景画及场景再现等手段,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和智慧,展现了洪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和活力,彰显了洪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价值。精美的洪湖羽毛扇、灵动的汉绣、精巧的剪纸和柳编作品、美轮美奂的洪湖贝雕让人目不转睛。

二、 光影铭刻匠心,步履丈量传承

走出非遗馆,实践的脚步未曾停歇。队员们化身为非遗文化的青春记录者带着在馆内捕捉到的贝雕流光、剪纸灵动、柳编精巧、漆韵温润、渔歌悠扬、食香诱人,走上洪湖的街头巷尾。

洪湖非遗探访之旅,不仅是用专业设备铭刻下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瞬间,更是以青春的脚步主动贴近文化根脉。

这些沉睡于展柜和资料中的“遗产”,其生命力的延续依赖于被看见、被理解、被热爱、被融入当代生活。年轻一代肩负着构建古今沟通桥梁的使命,让千年的匠心在时代的光影中重新焕发光彩,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