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热血,践行时代征程——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纪实(八)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5-08-17 点击数: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我校青年学子怀揣服务社会的热忱,深入乡村、社区一线,开展支教帮扶、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活动,用行动诠释担当,留下了许多动人足迹。我校共青团统筹规划、细致部署,从团队组建、项目设计到资源保障全程发力,精心组织多支暑期实践团队奔赴各地。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他们的实践动态,一同感受青春在基层绽放的别样光彩,见证晴川学子以实践践行使命的青春风采!

传媒艺术学院——熠“艺”“声”辉推普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熠“艺”“声”辉推普实践团首站走进恩施大剧院,体验非遗文化,探寻普通话与方言共生之道。随后在恩施博物馆、女儿城等地,通过问卷调研、地推活动收集居民语言需求,设计绕口令挑战等趣味环节,吸引数百名群众参与。团队还受邀主持咸丰县篮球宝贝大赛,获当地文旅局肯定。在唐崖土司城等景区,实践团创新“推普+文旅”模式,以直播、MV拍摄传播咸丰文化。同时深入咸丰县民族中学,开展“青少年语言培育”支教,融合推普与素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此次实践既推广了普通话,又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团队将持续探索推普新路径,让语言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

设计工程学院——昭韵故里筑梦实践团队

六月下旬,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昭韵故里筑梦队走进建阳坪村101岁老人付德英家中,探访这位历经世纪风雨的长寿老人。1924年出生的付德英老人虽听力下降,但眼明心亮、胃口尚佳,每日能独自上下4楼。老人脚上23码的鞋,见证着裹小脚的岁月痕迹。她年轻时以务农为生,如今由三儿一女轮流赡养,已是四世同堂。其子舒华龙曾为军医,谈及母亲的硬朗身体,家人难掩欣慰。团队采访时记录老人生活现状与文化记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等内容,后续将整理素材形成《建阳坪村老人生活现状及文化记忆访谈》纪录片,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养老问题。据悉,政府每月为百岁老人发放300元补助。作为村里首位百岁老人,村民自发为其庆生,“老来乐”文艺队献演助兴,将互助养老理念融入庆典,这无一不体现出建阳坪村养老互助模式的温暖。离别时,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握队员指尖,这双手曾耕耘土地、养育儿女,传递着岁月沉淀的温厚。团队不仅见证了一个世纪的人生跨度,更感受到乡村通过文明积分、联村共建等创新方式,让养老更有温度的民生实践。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萤火星空”志愿服务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萤火星空”志愿服务团联合东湖高新区龙泉社区,举办暑期托管成果展,开设“科技+书画”特色看护课堂,让孩子们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收获成长。课堂上,传统技艺与科技创新巧妙融合:榫卯木件在孩子们手中拼接成塔,3D打印齿轮闪烁蓝光;古法脸谱染上童真色彩,环保风力小车呼啸穿梭。宣纸铺展间,稚嫩却工整的“福”字传递千年祝福;画作中,科技、环保、防诈骗等主题尽显孩子们的巧思。此外,“河小青”课堂将自救口诀与生态责任根植于心。志愿服务团以多元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智慧与科技魅力,在书画创作中涵养文化素养,用独特的课堂密码,为这个夏天写下成长注脚。

北斗学院——北斗星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北斗学院北斗星社会实践团在大悟县芳畈中学的支教活动渐入佳境。实践中期,团队以课堂为核心,围绕“知识传递+红色浸润”双主线推进教学。志愿者结合老区学情优化方案,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课堂,用生动讲解让革命故事浸润学生心灵;聚焦暑期安全,系统开展防溺水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与要点强调筑牢安全防线。为强化家校协同,团队组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需求;针对学习难点,志愿者利用自习时间开展集中辅导与个别答疑,以细致关怀助力学生进步。此外,实践团赴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参观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纪念馆,亲临“抗战小延安”烽火阵地,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先辈英勇事迹,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与担当精神。

外国语学院——伴你“童”行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外国语学院“伴你‘童’行”实践团以多元课程为纽带,在15天里为孩子们搭建起丰富多彩的成长平台。音乐课堂上,《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歌声传递着纯真的爱国情怀;武术课上,五步拳的一招一式让孩子们在锻炼中锤炼坚韧品格。趣味英语课创新融入礼仪教学、歌谣传唱与手指舞,让语言学习充满活力。创作课上,《妈妈我想对你说》《跟着菇菇游郧阳》等绘本作品,将知识与创意巧妙融合,展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此外,实践团还开设创意石头画、童心向党粘土画等艺术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纸艺等特色内容,从艺术熏陶到心灵滋养,全方位助力孩子们成长。多元课程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美好品格。

以奋斗为笔,赴时代之约。武汉晴川学院的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知国情、接地气、敢担当的过硬本领,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彰显了学校学子勤学、善思、笃行、奉献的精神风貌。持续探索与创新,用青春扎根基层土壤,以行动助力社会发展,在砥砺前行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