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热血,践行时代征程——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纪实(九)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5-08-19 点击数:

为切实响应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的号召,助力我校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磨砺意志、收获成长、贡献力量,我校共青团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他们近期实践中的精彩瞬间,感受青春在时代浪潮中奔涌的强劲脉搏!

计算机学院——筑梦新翼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筑梦新翼实践团队与阳新县社科联召开“数字赋能红色记忆,智创引领文旅新篇”专题座谈会。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刘强详述当地红色资源,表达与高校合作升级文旅产业的期盼。我校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天见指出,实践兼具服务地方文旅智能化与锤炼师生本领的双重意义,师生代表还就AI技术应用、实践育人等内容交流分享。会后,团队深入阳新实地调研:在非遗基地探寻阳新布贴的工艺与产业化前景,于文化馆感受农耕、采茶戏等民俗魅力;走进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龙港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在图书馆、博物馆触摸文化传承脉络。系列活动让队员们深切体会阳新的红色基因与文化底蕴,为用数字技术助力当地文旅发展积累实践经验。

商学院——“大手拉小手”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商学院“大手拉小手”实践团队在孝感、十堰、贵州六盘水三地有序推进实践活动,三支分队按计划开展多元课程,收获显著成效。红色文化教育课上,队员们通过讲述红军长征史,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厚植爱国情怀。三大主科课程各具特色:“语润童心”以《沁园春·长沙》朗诵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诗词中领略豪情壮志;“算术天地”通过趣味题目激发逻辑思维,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字母奇缘”则借助英文儿歌互动教学,寓教于乐,帮助学生轻松夯实语言基础。学生们在丰富课程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实践团成员也在精心备课与耐心辅导中,深化了教育服务的责任感。下一步,团队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活动高质量推进,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温暖。

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薪火传递”党员实践团队走进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行走思政课”实践活动,在实地研学中汲取红色力量。团队在“大别山·红旗不倒”主题雕塑前,系统学习鄂豫皖苏区作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定位。《风云大别山》主题陈列展厅内,千余件文物、老照片与史料,清晰勾勒出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阔革命历程,让成员对苏区历史有了直观认知。在鄂豫皖苏区将帅馆,30米长“将星璀璨”铜雕展现349位开国将帅群像,成员深切体会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厚重——仅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身,留下姓名的仅11057人。在烈士陵园,实践团高举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学生结合红二十八军金刚台血战等史实,生动诠释“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融入青春血脉。

设计工程学院——“寻梦恩施,探访非遗”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寻梦恩施,探访非遗”实践团队赴恩施开展非遗探寻活动,深入传统技艺传承地,调研保护现状,以实践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体验中,队员们在西兰卡普生产基地亲手尝试织造,完成傩面具制作,学习非遗民族舞“肉连响”,还走进茶园体验茶文化,品味恩施独特茶韵。探访环节,团队采访西兰卡普传承人周琼,感受传统服饰的魅力;走进恩施州博物馆,与馆长交流非遗保护情况;参观规划馆、土司城,触摸城市发展脉络与历史底蕴;探访古城、古玩市场并采访,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熏陶。此次实践通过多元形式探寻恩施非遗魅力,为传承创新积累经验,助力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行动践行文化使命。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实践团的同学们在汗水与收获中成长,不仅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更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他们用脚步踏遍基层的每一寸土地,用热情回应时代的每一声召唤,以青春之名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担当答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