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热血,践行时代征程——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纪实(十)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5-08-22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共青团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他们近期实践中的炽热瞬间,见证梦想在强国征程中的绚烂绽放!

外国语学院——“美育浸润计划”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外国语学院“美育浸润计划”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崇阳县青山中学举行,标志着校地协同美育育人机制正式建立。武汉晴川学院相关负责人,与崇阳县政府、青山镇政府及支教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出席仪式。出席领导实地考察教学场所,听取涵盖运行机制、课程体系及实施成效的专题工作汇报,对实践团队的艺术创作成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崇阳县团县委书记许玉祥肯定支教团队奉献精神与实践成效,强调需深化校地协作内涵;该校副校长张克华指出校地协同育人战略意义,并感谢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双方领导还共同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此次实践基地建立为校地合作注入新动力,将为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推动美育育人成效迈上新台阶。

设计工程学院——“我为乡村执画笔”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我为乡村执画笔”暑期实践团队,与腾龙、长岭社区负责人敲定细节后,正式开展创作,将一幅幅蓝图变为社区新风景。在腾龙社区,队员们围着石墩俯身创作,紧扣儿童友好主题,勾勒出海绵宝宝、哪吒等鲜活卡通形象。明快的色彩搭配让原本普通的路边石墩,变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打卡点”。长岭社区的创作更具巧思;墙面“长岭”艺术字里,牡丹、紫薇、菊花沿笔画次第绽放;普通集装箱变身“花房”,立体花束仿佛从箱面“探”出;艺术装置用彩色扭扭棒拼出的绣球、蔷薇,随风微微晃动,完美呼应“遇见长岭,繁花似锦”主题。绘制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不时驻足指导。队员们用颜料调和乡土气息,让艺术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图景添上了一抹青春亮色。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晴梦星河”志愿服务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晴梦星河”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一场以“陪伴”为核心、以“创造”为主题的“小小机械师”暖工坊活动。通过组装机械玩具的互动形式,让冰冷的零件在掌心传递温暖,让协作的过程见证心灵的联结。活动伊始,志愿者向孩子们分发装有齿轮、马达等零件的“工程师百宝箱”,以蹲姿平视讲解零件功能,还一对一握孩子的手操作工具,缓解其紧张,唤起好奇心。活动负责人称,团队每次提前两周调试零件、设计教程,这正是“暖工坊”打破课堂隔阂、让孩子在触摸协作中感受创造快乐的初心。制作中,孩子遇车轮掉落、车灯不亮等问题,志愿者及时协助:引导调整车轴固定车轮,借万用表排查电路找“光”。电路组装区,志愿者用“电池站队”“导线抱接口”等比喻教学。当孩子组装的小车转动、车灯亮起时,眼中光芒与笑容耀眼,被志愿者定格。全程志愿者耐心陪伴,让孩子充分体验创造快乐与成功喜悦,感受会动、会跑、会发光的奇妙世界。

传媒艺术学院——“晴声艺浪”实践团队

七月上旬,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晴声艺浪”实践团队抵达洪湖,团队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推动红色调研与专业创作深度融合,让革命历史在光影中“活”起来。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队员以“理论宣讲+光影传播”,循着段德昌、周逸群等先烈足迹,用镜头记录纪念碑与松柏,搭配现场讲解,让红色故事更动人;走进瞿家湾革命旧址,以《洪湖水,浪打浪》为纽带拍短视频,让红歌与旧址、文物呼应,实现红色旋律与历史记忆共振。为挖掘素材,团队走进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梳理根据地发展脉络、记录文物故事与历史细节;还深入乡村院落,走访200余名群众,听革命后代讲“水网掩护革命队伍”等事迹,收集50余个民间红色故事,为创作积累一手资料。此外,团队联合当地中小学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教孩子用手机拍红色场景、讲英雄故事,让洪湖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养分,厚植其爱党爱国情怀。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武汉晴川学院的青年学子在社区服务的坚守中传递温暖力量,在科技科普的课堂里播撒创新火种,在文化宣传的征程上传承精神根脉,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展现了学校青年学子厚德、自强、求实、笃行的青春风采。他们始终保持探索热情,用脚步走遍实践一线,以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接续奋斗中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的每一处需要之地!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